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自治区保护鸟类、打击非法捕猎贩卖专项行动号召,学院团委依托各级团组织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保护鸟类活动,充分激发青年学子参与热情,有效提升生态保护意识。
一、多维宣传,筑牢鸟类保护认知根基
线上和线下多渠道,构建全方位宣传矩阵,让鸟类保护知识与法律常识深入人心。
建筑设备工程学院团总支利用“设备小贝壳”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等平台,推出“守护蓝天精灵”专题栏目,内容涵盖本地珍稀鸟类识别、非法捕猎法律后果及生态链价值解读,其中《一只鸟的“求救信”》动画短片以生动拟人形式引发共鸣,在学生群体中播放量超2万次;同时开展主题班会,邀请专业教师讲解《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典型案例,覆盖师生800余人次。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团总支依托新媒体宣传矩阵,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保护鸟类文章与视频,持续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解读保护鸟类的重大意义;同步组织爱鸟护鸟主题班会,向师生普及鸟类保护知识与重要性,强化生态保护理念。
建筑规划与设计学院团总支组织团学骨干系统整理专题学习资料,内容包含自治区鸟类保护政策法规、鸟类生态价值科普知识及非法捕猎贩卖危害性分析,为后续活动提供扎实内容支撑;各团支部还通过班会播放鸟类保护视频、讲解真实案例,让师生直观了解非法捕猎的严重后果,如“使用红外探测器等高科技手段捕猎”“大规模网捕导致大量鸟类死亡”等案例,深化对法律责任与生态危害的认知。
信息管理学院团总支组织师生观看鸟类保护科普视频,系统讲解新疆本地珍稀鸟类种类、生存现状及相关法律法规,揭露非法捕猎对生态平衡的破坏,让“保护鸟类就是守护生态”的观念渗透到学习生活中。




各级团组织开展守护“蓝天精灵”专项主题班会
二、实践赋能,激发青年保护行动自觉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青年学子将保护鸟类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活力。
建筑设备工程学院团总支组织“爱鸟周”系列实践活动。通过在校园树林周边设置人工鸟巢10余个,安装“禁止投喂”警示牌20块,志愿者定期巡查并记录鸟类活动情况,为校园鸟类营造安全栖息环境;举办“我与鸟儿的故事”摄影、绘画比赛,收到作品40余件,优秀作品在学院公共区域展示,吸引师生驻足观看,通过艺术创作传递对鸟类的关爱。
建筑规划与设计学院团总支联合“新莓”社团,发挥学生创意才能,制作鸟类保护主题海报,内容涵盖鸟类生态功能、专项行动要点,突出“保护鸟类、人人有责”核心信息,直观呈现鸟类生存现状与生态价值,海报被广泛转发至班级群、朋友圈,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爱鸟护鸟氛围。


“新莓”社团制作海报并被广泛转发
三、活动成效
一是意识大幅提升。通过活动的开展,98%的参与者表示对鸟类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显著加深,90%的学生承诺将主动劝阻身边非法捕猎行为,师生生态保护意识与法律观念得到有效强化。
二是氛围持续浓厚。通过宣传与实践活动,校园内形成“人人关注鸟类、人人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关爱鸟类、守护生态成为师生共识,为构建共同参与鸟类保护奠定基础。
三是主动参与度高。从新媒体内容转发、主题班会讨论,到实践活动中的鸟巢搭建,青年学子主动参与度较高,如学生志愿者自发形成“护鸟巡查小组”,定期维护鸟巢与警示牌;学生创作的主题海报在线上形成主动扩散的态势,展现青年“主人翁”意识。
四是创新形式多样。青年学子结合兴趣特长,创新活动形式,如用动画短片、摄影绘画、主题海报等年轻化表达方式,让鸟类保护宣传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有效提升知识传播效率与理念认同度。
未来,团委将统筹各二级学院团组织力量,持续深化保护鸟类行动:一是加强跨学院联动,开展联合护鸟实践、知识共享活动;二是拓展校外活动,对接地方鸟类保护机构,建立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鸟类栖息地巡护、野外观鸟等活动;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将鸟类保护纳入常态化宣传与实践,定期开展主题活动,持续引导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守护“蓝天精灵”,为生态保护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