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资讯

团委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资讯 >> 团委活动 >> 正文

石榴籽祖国行 大国边疆 青春聚力

发布日期:2024-08-26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谢克热提·夏吾开提的带领下、由学院团委书记李高超、学工部副部长张宏玮等师生20人组成的“石榴籽祖国行 大国边疆青春聚力”社会实践团正式开展为期4天的调研活动。在祖国最西部这片广袤的土地之上,感受祖国之大、山河之壮、人民之美。

 

第一站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阿图什市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是克州的首府,东连阿克苏地区柯坪县,东北与克州阿合奇县相邻,东南接喀什地区巴楚县,南与喀什地区伽师县和疏附县相连,西邻克州乌恰县,西北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接壤,有维、柯、汉等11个常住民族,是国内著名的“无花果之乡”和“木纳格葡萄之乡”。

731日——81日,实践团抵达第一站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阿图什市团委书记王建与实践团见面并确认行程。

 

雄山圣水 大国西极——参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博物馆

抵达阿图什后实践团首先来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博物馆进行参观。克州博物馆在江苏省援助下于2023420日开放,以详细的史诗、多样的文物、丰富的展品全面展示了克州悠久的历史、壮美的山川、浓郁的风情、灿烂的文化、发展的历程和卫国的情怀。

 

参观过程中,实践团了解到克州在石器时代就出现了人类活动足迹,自西汉时期克州就归属于西域都护府管辖,在西域物产、文化、宗教交流中扮演重要的地位。自从五代时期中原文化开始大规模传入,近现代以来各族人民都团结在中国的管辖之下。

 

实践团成员继续前往三楼的玛纳斯展厅参观。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是我国三大少数民族英雄史诗之一,讲述了玛纳斯及其子孙率领本族人民抵御外侮、保家卫民的故事,在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2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工作时专门观看《玛纳斯》史诗说唱展示。成员在展厅了解《玛纳斯》的发展与保护历程及其深远意义,一步深化了在实际调研中观看《玛纳斯》表演获得的认识。

 

最后,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商贸厅与守边戍边厅。克州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地缘优势,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西部的重要屏障。同学们学习了克州历代以来促进东西交流、保卫祖国疆土的英雄事迹,领悟到了克州自古以来的爱国、团结精神。

 

这次博物馆的参访深刻丰富了全体调研成员对克州全方位的认识,了解到几十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克州各民族人民在党中央领导、兄弟省市支援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未来克州在新征程中一定会谱写出更加绚丽的华章。

 

“无花果+”产业模式打造特色小镇——走访“中国无花果之乡”松他克镇阿孜汗村

实践团来到了中国无花果之乡松他克镇阿孜汗村开展调研与访谈。阿孜汗村曾入选中国扶贫发展中心2021年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诸多荣誉。实践团了解到阿孜汗村以无花果为核心,将民俗文化旅游业、民族特色餐饮业、优质无花果种植业、无花果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四驾马车,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走出了一条特色优势产业之路。

 

实践团同阿图什市团委书记王建、松他克镇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负责人展开访谈,访谈主题围绕“乡村振兴特色优势产业典型案例”“大学生返乡就业情况”以及“村镇规划”等主题开展讨论,从不同视角对阿孜汗村的脱贫之路以及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未来,阿孜汗村将会继续以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二产业发展,让游客在来村旅游的同时就地品尝无花果,体验当地民俗文化,此外,该村还将通过招商引资继续拓展无花果深加工产业,提高产品知名度,形成统一集中的销售渠道,并逐步辐射至电商业、物流业等诸多新兴业态。

 

探索产业强镇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走访阿扎克镇

为进一步感受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阿扎克镇的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布亚买提村和提坚村行实地调研,赏乡村自然风光,游民俗文化基地,观文旅融合美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风土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休闲为形态,绘就了乡村振兴新画卷。

 

围绕木纳格葡萄产业,阿扎克镇深入实施旅游兴州示范工程,整合全镇26家农家乐和70多个果园及葡萄果醋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类旅游资源,坚持以农家乐+土地流转+就业模式,流转土地1200亩,带动就业1400余人,于202212月成功创建阿图什木纳格葡萄生态文化旅游3A级景区,并研究开发两轴两园四纵精品旅游线路,沿线分布微风农庄、帕拉梅拉等高端农家乐和丝路葡萄采摘园等文体活动娱乐场所,日均接待游客20000余人。截至5月底,全镇旅游创收300余万元,旅游动线初具规模,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初步形成。

“五星杨”一样牢牢扎根西部——新疆军区某边防团迈丹边防连

81日,实践团一行驶离新疆阿图什市中心,一路向北穿越层层山峦,终于抵达位于祖国西陲的迈丹村。新疆军区某边防团迈丹边防连驻守于此。这里,距离边境线仅10余公里。

 

1962年连队进驻以来,一茬茬官兵与迈丹村同甘共苦、守望相助,构建起军民一体管边控边的大格局,谱写了军民合力强边固防的新篇章。连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5次、集体三等功8次,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

 

实践团走进迈丹边防连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颗参天白杨,从官兵讲解得知:迈丹在柯尔克孜语意为上有油、下有粮的地方,但现实却群山环绕、戈壁延绵。1962年,连队官兵奉命在迈丹驻扎守防建立边防站,站长李宗武同志带头种下了第一棵杨树,随着时间推移,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从枝节断面中央可以看到一颗红褐色的五角星,官兵称之为五星杨。此后,五星杨成了迈丹边防连官兵扎根边陲、心向祖国的生动写照。

 

正值八一建军节,实践团为官兵送上慰问品,在线视频连线全国著名德艺双馨军旅声乐表演艺术家、词曲作家、国家一级演员夏米力·夏克尔老师为边防官兵送份祝福。

 

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实践团和官兵们同唱国歌,通过宣传片和连使馆介绍,我们近距离感受官兵们乐守边关的军旅情怀以及一个毡房就是一处哨所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的护边员们高擎国旗为祖国戍边守防的生动画面。

 

如同在荒凉戈壁上生根播散的五星杨以及风吹日晒始终屹立不倒的戍边石扎根边防、无悔戍边让坚守不再是豪言壮语而是历代官兵的切实行动。

 

告别官兵,实践团一行到达吐古买提乡,参观戍边文化教育基。在基地旁的山坡上,让人尤为感叹的是由13670块石头在山体上拼成的鲜艳党旗,它代表着该村13670名柯尔克孜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赤诚信念;行走步道中,师生们驻足在戍边基地牌子前,认真学习护边员们的先进事迹,深刻感受护边员们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的铮铮誓言。

 

 

第二站 喀什地区伽师县

伽师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隶属喀什地区,是丝绸之路南道久负盛名的重要商埠。伽师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孕育出国家优质粮棉和稀有果品生产基地,被命名为中国伽师瓜之乡中国酸梅之乡。走进伽师县,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产业工人在现代化的工厂车间忙碌着,农民在特色林果种植基地培土施肥,宽敞整洁的小院里流淌着甘甜的自来水。

82--83日,在伽师县团委、克孜勒苏乡党委和自治区和住房城乡建设厅驻克孜勒苏乡工作总队的精心安排下,学院实践团一行20人走进了瓜果飘香的伽师县。伽师县委常委阿达来提·阿布都热合曼、伽师县团委书记申恒红与实践团见面亲切问候并确认活动整体行程。

献礼老党员 接续奋斗薪火——与“光荣在党50年”获得者座谈

追忆峥嵘岁月,重温奋斗历程。在克孜勒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阿布都塞米·肉孜的介绍下,实践团的师生们见到了乡里光荣在党50纪念章获得者代表们以及克孜勒苏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李守江、克孜勒苏乡副乡长耿琳昱等乡领导干部。

 

座谈会上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谢克热提·夏吾开提向光荣在党50获得者的老党员问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说明实践团师生们的来意。党员代表阿卜莱提·麦麦提艾力深切的为我们真情讲述了光荣入党时的感人场景、为党奋斗的难忘岁月,以及曾经走过的艰辛历程。

 

发言中既回望了过往的奋斗路,也眺望了前方的奋进路,饱含了对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的深情感慨,抒发了对宁夏翻天覆地巨变的衷心感叹,寄托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万分感望,充分表达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了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赤子情怀,让在场的师生们由衷敬佩!随后实践团为老党员送上纪念品并深情告别。

 

促团结 暖民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

在克孜勒苏乡党委的组织下,实践团同返乡的200余名大学生见面并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宣讲活动。伽师县团委书记申恒红、克孜勒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阿布都塞米·肉孜、克孜勒苏乡副乡长耿琳昱等参加宣讲活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只有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敏老师为返乡大学生带来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为主题的宣讲内容,通过生动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返乡大学生们讲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煤改电工程,一头牵着百姓生活,一头连着蓝天白云,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实施煤改电工程以来,很多的村民还是保持观望的态度,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让群众接受煤改电这一新型的生活方式,信息管理学院美合热阿依·阿布都如苏老师为返乡大学生带来了《煤改电暖身又暖心》专题宣讲,从美丽乡村建设、能源结构转型、现代化健康生活几个方面体现煤改电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老百姓的经济账到健康安全性方面都是值得推广和使用的。

 

宣讲结束后,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谢克热提·夏吾开提出本次宣讲即为返乡大学生搭建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本领,也有利于青年学子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助力家乡振兴,推动伽师县发展。克孜勒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阿布都塞米·肉孜,希望返乡的大学生要以此次宣讲会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学习收获转化为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动力,立足实际当先锋、做表率,为家乡的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宣讲会结束后,实践团一行人员步行先后来到克孜勒苏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克孜勒苏乡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校、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访惠聚工作队建筑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参观调研,师生们看到,在克孜勒苏乡党委的领导下,随着时代的进步,乡民们的生产生活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心系驻村工作队 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访调研克孜勒苏乡各村

驻村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实践团为更好了解基层工作,走访了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驻村工作队阿亚克兰干村(2村)、阿亚格勒格勒德玛村(7 村)、央艾日克村(12 村)、塔格艾日克村(17 村)、古勒巴什村(18村)、翁艾日克村(19 村)、巴什奥塔格村(39村)、阔什托格拉克村(13村)等8个驻村工作点,并代表学院党委为工作队送上慰问品。随后团队一起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阵地——“中华苑村民文化公园,实地了解高标准农田和安居富民工程等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情况。

 

实践团走进村民家中了解村民现在的生活居住环境,从村民口中了解到:以前家里这个位置是一个土炕,铺地毯或者羊毛毡子,客人来了都是盘腿坐在炕上,我们的孩子们写作业就低着头、撅着屁股跪在炕上,很不方便,现在我们也跟城里一样有床、有沙发、有餐桌书桌,客人来了也会很自在放松。村民们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实现了共同富裕,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乡村环境宜人,实施煤改电政策后不再是烟尘满屋,与此同时,家家户户都铺上白白的瓷砖、客厅使用上了茶几、沙发,生活干净便捷。

工作队负责人同我们讲到: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提质升级,推动创建工作标准化、常态化、持续化,助力乡村振兴,伽师县各个村镇下了不少功夫,想要改善农村人口居住环境除了硬件条件要满足,村民传统的思想也是一项难关,好在越来越多的返家乡青年学子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和为家乡贡献力量的决心,积极投身到实践活动中,用青春力量为家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助推家乡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自雪山深处的自来水——参观伽师县饮水思源展示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刘虎事迹展示馆

实践团一行来到饮水思源馆,跟随讲解员的指引,大家看到了展厅的75幅照片和23件珍贵实物。了解到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地委为彻底解决困扰伽师县各族人民群众千百年来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分贝在涝坝水时期、防病改水时期、安全饮水时期的三大历史时期做出巨大努力。

 

在饮水思源馆的旁边就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刘虎事迹展示馆,走进纪念馆师生们认真聆听和观看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道德模范,伽师县水利局党组原副书记、局长刘虎同志的生平事迹:他如何带领乡亲们共同脱贫,如何和同事们一起建造饮水安全工程……那些生动的图片和感人的文字,让大家仿佛回到了那些艰苦卓绝的岁月。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刘虎同志把自己对伽师县人民的大爱写在了这片炽热的土地上。在这里,师生们不仅了解到了伽师人民饮水历程之曲折,更感受到了刘虎同志的赤子之心。学院团委李高超书记表示:这不仅是一次对伽师县饮水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奋斗精神的传承和洗礼。

 

伽师新梅甜又脆——调研粤伽新梅产业园

8月正值伽师新梅果成熟的时节,在伽师县团委的安排下,实践团有幸前往实地参观粤伽新梅产业园,通过交流师生们了解当地特色产业项目:伽师新梅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情况。据介绍,伽师县种植梅子的历史已有千年之余,近年来,伽师县以壮大新梅产业为突破口,建成了粤伽新梅产业园,通过引入知名农产品企业,园区已经建成集研发与人才培育、种植、加工、保鲜、物流、营销为一体的产业综合体,从鲜果、饮料、果干等围绕新梅打造高质量发展全产业链,并且已成为一线城市各大市场、各大企业供不应求的网红爆品,深加工产品更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如今的伽师新梅已成为农民致富的增收果,成为伽师县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

 

大美边疆 青春聚力。在本次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返乡大学生们用汗水和努力,在家乡的土地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下一步,学院团委将持续引导青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后期将一次平台为契机,吸引更多的返乡大学生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培育乡土情怀,为乡村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