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资讯

团委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资讯 >> 团委活动 >> 正文

服务基层践初心 青春挺膺担使命

发布日期:2025-08-27    作者:团委     来源: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的重要回信精神,20257月至8月,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统筹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团委牵头组建专项实践团,7个二级学院(部)结合专业特色与学生实际协同推进,全院学子深入新疆各地基层一线,通过红色传承、民族团结、乡村振兴、专业服务等多元实践,坚定信念、提升本领,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青年扎根边疆、服务社会的青春篇章。

一、统筹部署:锚定方向,构建实践育人新格局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团委严格按照《关于开展2025年度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聚焦大国边疆青春聚力”“石榴籽祖国行”“青春助力高质量发展”“返家乡四大核心任务,从顶层设计、过程管理、成果转化三个维度协同推进,确保实践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一方面确立全院参与、分类实施组织机制,以二级学院为单位组建12支高质量实践团队,每队均配备指导教师,统一购买保险,强化安全教育和纪律管理。另一方面,积极搭建线上+线下双轨实践平台,鼓励学生通过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实时记录实践过程,并依托团属新媒体平台及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活动动态与成效。

暑期期间学院团委牵头组建薪火传承・青春铸魂”“同心筑梦”“青马先锋库车行3支专项实践团,赴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开展集中实践;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优势与生源特点,组织学生深入全疆14个地(州、市)的社区、乡村、企业、场馆,形成团委引领、学院联动、全员参与的实践育人新格局。

undefined

 

二、实践风采:多点发力,青春扎根基层显担当

(一)聚焦重点,打造服务边疆样板

学院团委专项实践团围绕红色铸魂、民族团结和基层服务三大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深入且具有影响力的实践活动。

薪火传承・青春铸魂实践团紧扣大国边疆青春聚力主题,在库车市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团队先后赴龟兹博物馆、克孜尔尕哈烽燧遗址、林基路烈士纪念馆等地,通过史料研读与现场教学,梳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脉络。学生在烽燧遗址感受千年戍边文化,在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奉献边疆的壮志豪情。团队还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及学院驻巴扎村党支部联合开展学党史、知新疆、爱祖国主题党日活动,聆听烽火记忆,精神永续主题微党课,10余名团员青年现场分享心得体会,进一步强化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意识。




 

同心筑梦实践团以石榴籽祖国行为主线,深入库车市阿拉哈格镇开展文化浸润与产业调研。团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搜集本土民族团结案例,依托农民夜校参与《让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主题宣讲,聆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以通俗语言向120余位村民解读四个与共理念。团队还走访苏甫尔乐器厂、奶驴养殖基地和同心共富工坊植物工厂,调研民族手工艺制作和科技助农产业,积极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青马先锋库车行实践团组织青马学员赴库车市哈尼喀塔木乡与柯坪镇开展返家乡实践。学生在镇政府参与档案整理、民生服务等基层工作,协助解决灌溉水渠堵塞、医保报销等实际问题12项;在诺巴什拉木村开设红领巾小课堂,通过双语模式开展课业辅导、红色故事会与科普活动,服务儿童超200人次;团队还协助柯坪县团委开展助农直播,推广驼奶粉、恰玛古等特色农产品,实现销售额显著增长,切实助力农户增收。




 





(二)专业赋能,特色活动亮点纷呈

各二级学院(部)团总支紧密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开展专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传承等类型丰富、内容扎实的实践活动。

建筑规划与设计学院团总支组建翼绘疆”“微光2支团队赴伊宁市喀赞其民俗街区和库车古城,观摩非遗手工艺、欣赏十二木卡姆表演,深入感受多元文化魅力;团队还走访汉家公主纪念馆、林则徐纪念馆等7处场馆,加深对新疆四史的理解;在阿拉哈格镇开展共绘同心圆・青春耀龟兹流动展览与宣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学生结合专业,调研伊犁传统民居建筑结构与装饰技艺,为地域建筑文化研究积累素材;赴尼勒克县操作植保无人机完成万余亩农田喷洒作业,以科技助力农业生产。

 

 





 

信息管理学院团总支组建疆来新程”“青春活力向2实践团队,并广泛动员全院学生参与实践。疆来新程团队沿哈密—乌鲁木齐—伊犁一线,调研丝路文化、城市融合与特色产业,制作《哈密:丝路枢纽的古今对话》《大巴扎里的文化共生》等短视频,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相关话题播放量超85万次;青春活力向团队走访乌鲁木齐、塔城、阿勒泰等地博物馆,搜集边防文献与护边员事迹,编撰《边疆红色故事简编》,举办故事分享会,弘扬戍边精神。






工程管理学院团总支积极组织364名学生开展“返家乡”实践,学生深入社区、村委会开展多样服务。为孤寡老人打扫住所、清理街道公共区域;在农民夜校担任兼职教师,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参与村委会文艺汇演、体育竞技活动,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化身讲解员、宣讲员,介绍地方文化特色、解读惠民政策;开设红领巾小课堂,为学龄前儿童开展国语教育,切实将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建筑工程学院团总支围绕专业赋能社会,实践点亮青春主题开展特色活动在植物园开展清洁计划,分工清理垃圾、分类打包,联动环保理念与建筑行业绿色发展要求;走进科技馆体验翼装飞行模拟、参与科普宣传,激发科学探索精神;赴养老院开展温情陪伴服务,为老人打扫房间、表演节目、聆听人生故事;在校园与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整理图书、维护环境,弘扬志愿精神。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团总支100余名学生深入南北疆8个社区开展清洁家园・书香传递活动,清理楼道杂物、铲除墙面小广告200余处,整理社区图书室5000余册图书并设计绘本角;赴敬老院开展陪伴服务,为老人洗衣、读报、表演节目,78岁的张爷爷感慨 你们一来,院子里就热闹了;参观哈密地区博物馆、伊犁州博物馆,了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历史、草原石人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建筑设备工程学院团总支寻伊犁乡史印记 筑乡村发展新篇团队在伊犁州博物馆、林则徐纪念馆开展历史学习,并通过VR技术体验虎门销烟场景;在特克斯县阿热勒居委会创新开展专业+需求服务,为留守儿童开设科技课堂,指导智能小车制作与CAD绘图;通过奶茶会等形式组织共学共唱共舞活动,促进民族团结融合。实践动态通过设备小贝壳公众号与抖音持续发布,有效扩大活动影响力。




 

中等职业教育部团总支组织470余名师生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全员参与实践。线上依托主题团课、微信群宣传活动要求,线下组织学生进社区、村委会、企业、田地协助驻村工作队整理资料、统计数据;深入田间地头参与除草、采摘、村容村貌整治;在企业实习中应用专业技能,增长行业认知;开设红领巾小课堂,用生动方式传递知识,切实增强学生服务基层的意识与能力。




 

三、实践成效:多方受益,服务力量赋能发展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累计开展红色教育、文化宣讲、公益服务及产业调研等各类活动120余场,直接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实现了青年受锻炼、基层得服务、社会广传播的预期效果。

(一)强化思想引领,筑牢信仰根基

通过红色教育与民族团结实践,广大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增强五个认同。多名学生表示将继续参与西部计划”“返家乡等项目,立志扎根边疆、服务人民,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

(二)立足地方需求,凸显青春作为

实践活动切中基层实际需求,涵盖社区服务、政策宣讲、语言普及、助农直播、科技支农等多个方面,有效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振兴,为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注入青春动能。

(三)打破传统思维彰显思政特色

本次活动突破传统课堂局限,将思政课堂延伸至田野与社会一线,收集鲜活教学案例50余个,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素材。同时,与库车市阿拉哈格镇等单位建立联系,为后续思政研修、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奠定基础。

下一步,学院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实践育人体系:一是深化校地共建,与社区、乡村、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拓展实践平台;二是推动成果转化,将优秀调研报告、实践案例纳入教学内容,实现实践反哺课堂;三是优化激励机制,将社会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激发参与热情。

青春因实践而精彩,人生因奉献而升华。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引导青年学生以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服务边疆、建设祖国的征程中,让青春之花绽放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