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资讯

红色基因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资讯 >> 红色基因 >> 正文

《红色故事汇》第26讲 | 蒋丽丹:一件“钱衣裳”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2-03-30    作者:     来源:     点击:

  

1935年初,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接应中央红军而离开川陕苏区。苏区人民坚信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事业一定会胜利,红军一定会回来,他们把红军留下的东西像珍珠一样秘密地保存起来,准备作为红军回来时的见面礼物。现珍藏在苍溪县文管所的国家一级文物“钱衣裳”就是例证。在1934年9月的黄猫垭歼灭战中,因受伤战士很多,医院病房满员,已无处安置,所以当时有很多老百姓自发地将受伤的红军战士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养伤。


  张权氏是一位苍溪县黄猫乡普通的农妇,她积极支持丈夫去参加红军,家里留有一老一小。勤劳朴实的她虽然没念过书,但却深明大义,明白革命道理,相信共产党,把红军视为亲人。平时只要一有空她就会到医院去看看伤病员,帮助医务人员做些简单事情。这天,张大妈看到伤病员多了,就主动对医护人员说:“我家还有两间茅屋,要是不嫌弃就让两个战士住到我家去,我来照顾他们,到时准还你们两个好人回来。”两个护士便高兴地对她“真是太感谢你了张大妈!”张权氏露出了劳动人民那憨实却真诚的笑容说道:“这有什么呀,你们红军是我们穷人的队伍,是帮我们穷人打天下的,我能帮你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你这就派几个人送到我家去吧。”说完护士便叫来了担架队的人,把两个战士送到张权氏族家。


两个战士在张权氏家疗养的这段时间,张大妈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儿子,只要一有多余的粮食,大妈就给他们做乡村用来待贵客的菜豆腐稀饭吃,以补充营养。每天为她们熬药、喂药、擦洗身子和伤口常常与他们说话交心,关心询问家中父母姊妹以及家中的情况帮他们解除伤痛。在大妈的细心照顾下,两个战士很快就恢复了健康,身体比以前还要结实。


  这时因部队要强渡嘉陵江开始新的战斗。到了要离开的时候,两个战士收拾好行装,商量着决定将身上仅有的40张布币留给张大妈,以感谢她的照顾。他们来到院坝里,看到正在做活的大妈,便走上前说道:“张大妈,我们俩就要随部队走了,这段时间很感谢你对我们如亲人般的照顾,我们身上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有这些布币,你拿去给家里老小买点吃的用的吧,也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说完就把钱放到张大妈手里。“不!”张大妈将钱还到战士手中,急切地说:“你们是为了让我们穷人过上好日子才受伤的,你们就是我们的亲人,照顾亲人哪有收钱的道理?你这反倒是看不起我们穷人呀!“几个来回后,战士们辩不过张全氏,便假装收起钱,在道别时趁她不注意,把钱悄悄放到饭桌上用碗盖上,立即随大部队离开。过了一会儿,张大妈收拾饭桌时发现了战士留下的布币,马上跑到家门口,望着红军远去的方向,顿时往日照顾他们的情景便浮现眼前,又回想起红军在黄猫垭战斗的情景,不禁湿润了眼睛。


  张大妈手捧这些布币,愧疚地看着家中老小,她怎么也舍不得用这些钱呀!然而,当红军走后'国民党、还乡团便疯狂地卷土重来,他们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屠杀和镇压,扬言要毁掉红军留下的一切物品。但苏区人民没有被吓倒,在那白色恐怖的日子里英勇顽强地同敌人作斗争。张大妈担心布币被搜走,看着这空荡荡的茅屋,心里着急,手捧着布币走来走去。她起初把布币放在墙缝里,过后又装入瓦罐,窖入地下,总觉得心里还不踏实。忽然,大妈想到了这是布币,布可以做成衣服穿在身上,于是她飞针走线很快将布币连成了一件衣裳样式,缝在一件旧衣服的夹层里,穿在身上。敌人曾几次破门搜查却搜不出任何东西,就对大妈进行毒打,最后气急败坏地离开。敌人离开后张大妈才小心脱下钱衣裳,把它整齐地叠好藏在家中。每当想起红军时,她就把钱衣裳拿出来给自己的孩子们讲红军故事,让孩子永远不要忘了红军的好,让他们长大了也去当红军,给穷人做好事。张大妈熬过了揪心的16个冬春,巧妙地躲过敌人的耳目。直到解放,张大妈才从夹层内取出由40张布币完好无缺缝的钱衣裳,请求人民政府替她还给当年的红军战士。


  红军在大巴山点燃的革命烽火,在秦巴山区人民的心中留下了希望的曙光。他们视川陕苏币为心中的希望,想尽一切办法保存苏币。除张大妈外,还有蓬溪县的徐松命保存的银圆,原红江(现通江县涪阳坝)县苏财政科长袁玉武父子保存的铜圆、纸币、布币、印章,贫农李厚珍保存的布币,汉源县的李伯堂珍藏的布币等,解放后,都积极捐献给政府和各级文化文物部门。这足以看出川陕苏区人民对苏币的爱护之情,期盼亲人红军早日回来,同时也可看出当时深厚的军民情谊。而像这样的故事在我们巴山地区还有很多,它们一直口口相传,感动着无数的巴山儿女,激励着巴山儿女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