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资讯

红色基因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资讯 >> 红色基因 >> 正文

《红色故事汇》第45讲 | 一封战地记者的家书

发布日期:2022-04-26    作者:     来源:     点击:

讲述党史故事,重拾红色记忆,传承文化经典,学习榜样力量。今天的“红色故事汇”与大家分享“一封战地记者的家书”的故事。

在渡江胜利纪念馆的展柜中,陈列着一份长达3,000多字的家书。家书上字迹工整,内容感人至深。它的作者是在渡江战役中牺牲,年仅24岁的战地记者-- 陶迅。

陶迅原名李鼎香,是江苏南通人,1944年6月,经堂侄李干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改名为“陶迅”。“陶”是他病故生母之姓。“迅”是他崇拜的鲁迅之名。1946年,陶迅来到新华社二十四支社工作,开始了他战地记者的生涯。在渡江战役前,陶迅收到家中来信,于是写下了这封给父亲大人的家书。在家书中,他热情洋溢地向父亲讲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他告诉父亲,共产党是有史以来的,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一个政党,谈解放军对待老百姓,像是儿女见了父母,他细致的向父亲讲述着自己的工作,希望父亲可以减少一份牵挂。除此之外,他不忘关心家中的情况和父亲的身体,他满怀信心地说,好在最后胜利,年内即可达成,届时我当返家看望。

通过这封质朴无华的家书,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位投笔从戎胸怀家国的青年战士。1949年4月20日晚,陶迅和入党介绍人李干,随军进驻安徽蔡家镇,傍晚的江面上一层薄雾,隐约可见对面南岸的一线黑影,江边悬挂的标语被江风吹的呼呼直响,其中最醒目的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一刻,陶迅明白,历史上伟大的一幕就要拉开了。

4月21日深夜,陶迅所在的新华社二十四职社,和火线报社的同志们,同城一条渡船紧随部队渡江,当船抵达安徽铜陵附近的渡口时,第一位跳上岸的通讯员,不小心踩响了敌人埋下的地雷,霎那间,一块弹片,陷入了陶迅的腹内,他不顾伤痛,捂住伤口,奋力向前,直到失血过多,被战友们抬上了担架,由于救援条件有限,陶迅无法进行手术,他不得不强忍着剧烈的疼痛,却始终没有哼过一声。第二天,李干赶来看望陶迅,弥留之际的他,撕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勋章交给李干,说道:“给你留个纪念吧”。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掏出口袋里仅有的生活津贴费,嘱咐李干,口袋里的钱,作为最后一次党费,把我的一切都交给党吧,当天上午十一时,陶迅牺牲在了南京解放的前一天,年仅24岁。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距离这封家书的寄出,已经整整70余年了,今天我们重读这封家书时,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党风严正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新时代下,家国情怀应融入每一个人的骨子里,融入我们的血液中,成为永不衰竭的精神源泉。